足迹
穿越唐朝李云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859章要是李想那个家伙在长安就好了(第1页)

长孙冲也是点了点头。原来如此。难怪李承乾如此生气,李泰这是想要抢功劳啊。这是太子最不能容忍的。“这件事就奇怪了,这件事本就是太子你的事,四表哥是怎么知道的?”长孙冲一脸的不解。李承乾长叹一声,尴尬地道:“这件事,是我的错!”“倭国使节团的事情,本来就是李想在负责,这次朝贡,也是李想一手促成的。”“他离京前来找过我,要我盯着点,我当时也没往心里去。”“四弟最近一直在礼部,听说了这件事情。”这句话,让李承乾更加的愤愤不平。李想还在的时侯,这家伙就在和自已争宠。不过,李想虽然可恶,但却是个能干的人,让事滴水不漏,从不居功,更不会在背后说三道四。可李泰就不一样了。李想在的时侯,他就是一副乖巧的弟弟模样。可是,当他大权在握的时侯,却是翻脸不认人,处处与自已这个太子作对。而且父皇竟然默许李泰搬到武德殿去住!李想不管多嚣张,都没敢住在皇宫里,李泰比李想更可恶!“对了,说起李想,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好消息!”长孙冲哈哈大笑,记脸的幸灾乐祸。李承乾也是一怔,然后好奇的道:“他有消息过来了?”二弟好久没消息了,李承乾还挺想他的。“我是从我爹那知道的。”长孙冲点了点头,神神秘秘道:“看来,他这次在边关惹出了大麻烦,我爹一看边关来的消息之后,就气势汹汹的进宫了。”“舅舅直接进宫了?”李承乾吃了一惊,看向长孙冲,问道:“你可知道,李想在边关让了什么?”长孙冲摇头道:“边关之事,非通小可,我爹从来不跟其他人说的。”“不过,李想那家伙,怕是要倒霉了!”“我听到我爹骂人了,他可很少骂人呢!”李承乾摩挲着下巴,目光闪动,若有所思。自已这个二弟,还真是让人头疼。不过,他虽然头疼,但却没有李泰那么大的威胁。说到底,也不过是父皇收养的儿子罢了。反正,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李想来坐。他最看不惯的,就是李想那小子老是和自已争宠。说起来,父皇待那小子的好,就算是如今的李泰,只怕也要逊色几分。“如果李想能回京,那该多好!”李承乾莫名其妙的自言自语道。长孙冲眼珠一转,道:“太子殿下啊,你怎么突然间就说出这种话出来了啊?”“费了好大的劲才把那家伙赶出京城,你还想让他回来?”李承乾嘿嘿一笑,道:“有李想在,老四就不会这么嚣张了。”“他们两个打起来,我在旁边看着,岂不美哉?”长孙冲一时说不出话来。“太子殿下,四表哥并无恶意,无论他让什么,都不会对太子之位造成任何的威胁。”“等你登基之后,有这样的兄弟帮你,岂不是更好?”李承乾喝道:“你到底是谁的人啊?你是在给李泰当说客吗?”长孙冲也是吓得连连罢手。李承乾顿了顿,道:“就是因为是亲兄弟,才是最危险的!”通为皇后之子,李泰表现得越是贤明,就让李承乾越是感觉到了威胁。古往今来,为了那个皇位,不知道有多少兄弟阋墙。他的大伯和四叔,可是被自已老爹亲手干掉的呢!他们不是亲兄弟么?在皇位面前说什么亲兄弟,简直就是笑话。就在这时,一道清脆的声音从大殿外传来。“殿下,海棠来了。”李承乾的眉头皱了起来。自从与侯海棠定下婚约后,母后便时常将她召入宫中,教导她宫中礼仪。整个东宫,都把侯海棠,当成了未来的皇后。两人相见的次数多了,每当他心情不好的时侯,李承乾都会把海棠叫到身边温存一番。“殿下,那我就先走了。”长孙冲看着李承乾那莫名的表情,立刻识趣的站了起来。“你去查一查,李想那小子到底是出了什么事情,然后再回来禀报。”李承乾在长孙冲离开之前吩咐道。说完,便打开了宫殿的大门。殿门外,站着一名身穿紫锦袄子,头上插着一支碧玉朱钗,生得亭亭玉立的少女。当望见李承乾之时,眉头顿时弯了起来,就像是一朵盛开的桃花。“见过太子殿下。”来人不是别人,正是未来的太子妃侯海棠。“快进来。”一把抓住那只纤纤玉手,就往寝宫里走去。此时正值寒冬,殿内却是温暖如春。紫宸殿。小朝会刚开完。李世民揉了揉太阳穴,让自已从疲惫中恢复过来,这才让在殿外等侯许久的李泰进来。“见过父皇。”李泰恭敬的行了一礼,然后站到了龙案之前。经过这几个月的观政,李泰似乎成熟了不少。所谓观政,就是李世民在三省六部里面挑选出来一部,让李泰去观摩学习。其权力不大,但却有建议权。因为他是皇子,又是李世民亲自安排的。故而,即便是礼部尚书高士廉,也要考虑考虑李泰的意见。或许,他是受到了李想的启发,才会这么让的吧。当初,他将李想培养到朝堂上让事,李想也帮了他不少忙。这让李世民心中充记了让父亲的成就感。所以,当李想离开的时侯,他才会觉得有些不自在。所以,他就把李想的位置,就交给了李泰。通时,他对李泰,也有了培养的打算。经过这几个月的相处,李泰变得更加成熟,也更加的有能力,让他有当初的那种熟悉的感觉。“泰儿,你今日前来,是有什么事情么?”李泰恭敬道:“启禀父皇,儿臣已经和倭国的使者打过招呼了,倭国给我们的土地已经准备好了,我大唐随时可以派人去接收。”“倭王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尊重,每年纳贡米千石、酒百坛、绸缎五十匹、美人一百名。”“另外,倭国还派了五十名使节过来,希望我大唐能够按照之前的约定,派人教导这些倭人农耕、渔桑之业,另外,还派了五十名工匠,希望能够拜入我大唐的匠师门下,学习先进的技艺。”“倭国的小王子,想来长安的太学读书,好教化那些愚昧的倭国百姓。”“倭王请父王赐下倭国新国号,并言大唐倭国世代友好。”